「肌力訓練入門門檻」
重量訓練其實是非常安全的,根據統計,最常發生傷害的運動前十名都不是重量訓練,反倒是許多人趨之若鶩的跑步、籃球、足球或武術角力類等運動都名列前矛。
雖然如此,重量訓練常常蒙受不白之冤。例如睡覺落枕肩頸痛人人都會,但如果從事重量訓練的人落枕肩頸痠痛,這些重量訓練就倒霉了,旁人會說一定是沒練好、動作有問題。還會說重量訓練傷身體,應該是骨頭不正、重量太重、媽媽太老、馬桶沒沖就壓重才會這樣。
但反之,跑步跑到疲勞性骨折、打籃球吃蘿蔔、踢足球扭到腳、踢跆拳折到腳等狀況,大多數人都不會怪罪這個運動。至少週邊的看熱鬧鄉民不會用苦口婆心的態度勸說我們遠離這些運動。但如果將這些運動代入為重量訓練,態度又大不相同。
重量訓練似乎被妖魔化成一門入門極難的運動。
所以這邊我們來聊聊,重量訓練的入門門檻。
小編玉米認為,在人體尚未失能以前,都能夠進行肌力訓練。等等,這說法何止大逆不道了,簡直櫻木花道。客倌們先別急著發飆,且聽小編娓娓道來。
重量訓練其實每個人自娘胎以來,都經歷過。那個時期可能沒什麼記憶。那就是嬰兒期。嬰兒時期,攤攤軟軟的身體,神經幾乎沒有支配力。每天對抗地心引力、試圖控制肢體。經過長時間的進步,神經系統齊全後、骨骼肌肉系統也重複著跟地心引力對抗、適應,到後來開始會爬、會走、會敲碗,會讓父母開始進入魔童地獄。
重量訓練其實也是如此。最早的重量訓練的概念是一位古希臘叫米祿的仁兄。米祿老兄為了參加奧運會摔跤比賽,每天背著一頭小牛訓練,後來小牛一天一天大了,米祿也一天一天壯了。
這就是漸進式超負荷的概念。肌力訓練才不管被訓練者能夠做多重。我們在意的是動作品質跟有沒有漸進式超負荷。
所以入門門檻其實是可以因人而異。每個人入門的訓練方式都不一樣,這就是肌力訓練高明的地方。我們說這叫「找到每個人自己的起跑點」
在動作上,我們會用倒階的方法。通常怎麼倒階,可以朝這幾個方向走。
第一。降低重量。把重量變輕、甚至徒手,慢慢的把動作調整到好,只要動作能夠好,反覆練習就一定能學起來。再給個女槓、兒童槓、最後一定能進步到標準槓。
第二。增加支撐點。深蹲蹲不起來,徒手也不行,那麼我們拿過板凳放在屁股下,練習半行程箱上蹲,總行吧!還不行?那麼再給他兩個手扶握把,握把箱上蹲!能上殘障廁所就能這樣蹲。
第三。減少行程。硬舉沒辦法從地板上拉起來,那麼把槓墊高一點,再試試。反正不管怎樣,我們就是要動作完美安全,只要開始練,就會進步。
第四。疲勞管理。衝刺百米5趟後再深蹲,跟一般狀況做深蹲,動作品質會不一樣,除非已經是深蹲的大師,不然動作控制能力一定是相對下降的。所以,對於初學者而言,不是把他操到累死,而是像蜻蜓點水一樣點到為止,讓他有專注力在維持動作正確性。
所以看完以上倒階的方法後,我們可以知道,只要有心,就能找到慢慢開始的方法,在這些方法下漸進式超負荷,就能練出強壯的身體。強壯的身體就能參加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也能讓自己老了還能參加孫女的婚禮、不用請看護推輪椅去曬太陽。
所以不要等失能了才在怨天尤人,在還沒失能以前,趕快開始肌力訓練,如果可以的話,找個厲害的教練,還能少走很多冤枉路。
小編玉米